(教科版《科學》第四冊《新的生命》單元第5課)
【教學背景分析】
種子是由前一代植物開花后的胚珠發育而來的,是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,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。植物的種子獲得了適宜的條件,胚便由休眠狀態進人到活動狀態,開始生長,這個過程叫做種子的萌發。種子萌發為幼苗,長出根、莖、葉的過程稱為營養生長期。當營養生長達到了一定的階段,便開花、結果,產生種子,繁殖后代,這個過程稱為生殖生長期。從種子萌發至新種子的產生,要經歷一系列的形態上、結構上和生理上的復雜變化,這個總過程稱為植物的個體發育。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種子發育而來的,農作物的生長一般也是從播種開始的。教科書共2頁,分三部分。雖然只安排了1個課時,但因為種子萌發需要一段時間,實際的研究活動要持續10天左右。希望教師做好安排。
本節課包括以下三個部分。
第一,浸泡種子。種子萌發時,必須具備充足的水分、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。這個部分學生將進行幾種種子吸水量的研究。
第二,種子的內部構造。學生將在這個環節中,親自將種子剝開,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。
第三,發芽的蠶豆。學生將把浸泡的種子放在盤子中,對種子進行持續的觀察,并記錄種子的變化過程。結合對種子內部結構的研究,發現種子各部分的作用。
【教學目標】
科學概念:
1.植物的種子能夠孕育生命,條件適宜時種子就會萌發,新的生命就會開始生長。
2.植物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,胚是有生命的。
3.種子的各個部分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。
過程與方法:
1.進行對比觀察實驗并做記錄。
2.運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。
情感、態度、價值觀:
培養探究種子奧妙的興趣,養成認真細致、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。
【教學重點】觀察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。
【教學難點】認識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(具有貯存養分或自胚乳中吸收養分以供其他構造發育的功能)。
【教學準備】
演示:課件
分組:培養皿、鑷子、小刀、放大鏡、浸泡2天的蠶豆、油菜、黃豆等種子、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
【教學過程】
環節 |
教師活動 |
學生活動 |
教學意圖 |
集中話題 |
談話:植物媽媽的孩子們經過或長或短的旅程來到一個新的環境,它們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? |
學生會猜想種子會發芽,但可能關注不到環境條件是否適宜的問題。 |
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水平。 |
談話:今天我們研究種子的萌發。(板書課題) |
|
切入話題。 |
|
種子的 |
出示浸泡了兩天的蠶豆種子,示范講解解剖種子的方法。 |
解剖蠶豆種子并記錄。 |
指導要細致,要求要明確,學生操作要規范。 |
|
整理、交流與質疑。 |
通過交流把雜亂的信息梳理出條理,為形成概念做準備。 |
|
播放視頻——種子的構造 |
板書種子的構造。 |
教師利用視頻直觀講解種子構造,再由學生概括板書,完成概念的建構。 |
|
種子的 |
談話:種子在條件適宜的新家園里開始生長。它的各個部分會發生什么變化,長成什么呢? |
猜想,把猜想板書下來。 |
了解原概念。 |
啟發思考:怎樣研究種子萌發過程中的變化呢? |
小組討論研究方案,全班交流。 |
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。
|
本文出自三A教育網www.yhpczl.com,轉載請注明出處!
歡迎訪問三A教育網(www.yhpczl.com)。如果覺得本站內容還不錯,請記得收藏!
三A教育網全站免費提供小學語文教案,初中數學教案,品德與生活教案,物理教學論文,學校管理,小學科學教案,小學數學教案,人教版語文教案,品德與社會教案,美術教案,體育教案,音樂教案,小學數學賽課實錄,美術作品等!